
选择有效的绩效指标
现在有效的绩效指标是战略规划中几个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。组织往往习惯于使用已经衡量过的、或容易衡量的指标,而不习惯尝试编制应该进行衡量的指标。
如何制定绩效指标
建议的绩效指标应该接受以下考验:
-
与战略目标相关;
-
可设置目标值;
-
易于收集数据(既容易、又可保持稳定性);
-
恰当的数据收集与检查频率
-
背后的计算公式容易理解
结果绩效指标应该按如下方式定义:
指标名称(简明扼要);
指标描述(全面解释与算式补充)
链接的战略目标
指标负责人(负责跟踪、汇报绩效)
数据源头
数据收集频率(周、月等)
图表显示格式(线状图、条状图等)
预期等级(达成的数字化目标)
组织定期回顾、更新绩效指标是非常重要的。很少有管理层认为初期制定的绩效指标会是100%(哪怕80%)正确的,所以及时启动战略回顾流程非常必要。
经过一段时间,有些指标会被微调、有些指标会被放弃、有些指标会新增。
经过一段时间,有些指标会被微调、有些指标会被放弃、有些指标会新增。

近年来,区别“领先指标”和“滞后指标”逐渐被大家认可、并成为了最佳实践。滞后指标代表了预计结果或者已经发生的。例如“客户满意度”就是对已经发生的服务质量的滞后衡量;领先指标则代表了将在未来产生效果的指标。例如“服务及时性”就是相当于“客户满意度”领先的一个绩效指标,如果大家认可“服务及时性”的提高会带动客户满意度。右图展示了两个绩效指标(一个领先指标、一个滞后指标)同时对应于一个战略目标的案例。虽然一个战略目标可能会有多个绩效指标,但这些绩效指标必须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性!
